一、坛丘中心小学
民国2年(1913年)2月,俞湘奏创办坛丘小学(坛丘中心小学的前身),校址在坛丘东岳庙(坛丘大庙)后埭大悲阁楼下。坛丘小学属严墓区管辖,初办时设班级1个,学生20多人,教师1人。抗日战争前,吴成焕、钱汉芳、李海豪等教师在学校任教。
抗日战争初期,坛丘小学更名为“吴江县坛丘乡初级小学”,开设班级2个,学生50多人,教师3人,由蔡鼎钟任校长。日军入侵坛丘后,校内驻扎伪军,学校迁至“老鼠坝教堂”上课,与秀州第六小学合并,后因日军下乡骚扰,学校停办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因原学校遭日军破坏,门窗、课桌椅、教学设施被毁殆尽。民国35年上半年,坛丘各界人士及校友集资捐助,并借用部分教学设备,学校复课。复课时设班级3个,学生70多人,教师4人。7月4日,学校决定:从下学期开始,保国民学校更名为“中心国民学校”,南宁、大路、中南、中北等地的学生可住宿。9月,坛丘、中南、善骏3个乡合并为善骏乡,学校改称为“善骏乡中心国民学校”,任命施树泽为校长(未到任),蔡鼎钟任教导主任。民国36年2月,庞振华任校长。民国37年2月,第一届高小学生毕业生7人。
民国38年5月6日,坛丘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管学校,坛丘中心国民学校更名为“坛丘村中心小学”,9月,学校开设教学班4个,学生103人,教职工6人。1950年2月,坛丘设区后,学校为区中心校,下辖坛丘、南麻、南塘、龙泉、大谢5个片的小学。1951年春季,中心校增设幼儿班,招收未满入学年龄的儿童14人,由罗寿珍任教。1952年6月1日,学校建立“中国少年先锋队”组织,王鑫泉为首任少先队辅导员。是年,学校有学生94人,设班级4个,除二年级为单班外,其余3班为复式班。配备教师5人、杂工1人。学校占地面积3071.26平方米,建筑面积376.7平方米。1954年7月,盛泽区与坛丘区合并为盛坛区,中心校更名为坛丘乡中心小学。1959年,坛丘中心小学增至教学班8个(其中民办1班),学生293人,教职工14人。1960年下半年,学生增至352人,开设教学班10个,学龄儿童入学率97%。是年,学校被评为吴江县先进单位。张振昌校长代表学校出席吴江县文教系统群英会,教导主任马学珍出席江苏省文教系统群英会。
19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学校受到冲击,大部分学校停课“闹革命”。1969年上半年,撤销中心校,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(简称教革组)。学校由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。是年,学校更名为坛丘人民公社“五七”学校。1978年,恢复坛丘公社中心校建制。1983年,更名为坛丘乡中心小学。
1989年下半年,在原坛丘中学校址新建6间3层的教学楼,建筑面积527平方米,造价15万元。学校占地面积4827平方米,建筑面积1847平方米。1990年4月,学校建立共青团支部,钱惠芬任团支部书记。
1992年,坛丘小学为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,征用大熟村第一组土地24亩,投资200万元,新建中心小学校舍及运动场。3幢教学大楼、2片篮球场及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于1993年8月竣工。1993年9月,中心小学迁入新校。新校占地26.73亩,建筑面积4527平方米。邻近中心校的4所村校(人福、新安、小利、亭心)五、六年级学生并入中心校就读。达标后的坛丘中心小学设教学班15个,学生615人,教职工44人。1994年5月,学校更名为坛丘镇中心小学。
1996年下半年,全镇各村校的6年级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学,并入后全校班级增至19个,学生增至891人,教职工51人。10月22日,坛丘中心小学的校舍及设施通过国家教委的“双基督导验收”。1997—1998学年,为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,投资80万元,着重抓校园建设和8室(教室、电化室、微机室、自然实验室、阅览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乒乓室)健全。所有教室安装幻灯机,添置新课桌椅700副;自然室添置大量自然器材;音乐室购置钢琴、音像设备,购置电视机11台、录像机5台;图书馆添置新书7000册,图书馆藏书量增至3.5万册,学生平均每人20册;体育器材增添双杠、平梯、乒乓台、篮球架等;安装程控电话校内小分机1台,学校走廊全部贴上面砖。1999年5月,学校行政楼增高1层,增加面积382平方米,投资24.25万元。2000年上半年,全校有教学班20个,学生934人,教师43人。学校占地面积17820平方米,建筑面积4909平方米。
表13-10 民国2年至2000年7月 坛丘中心小学历任校长、党支部书记情况表
任职时间 |
姓名 |
性别 |
职务 |
备 注 |
民国2年 |
俞湘奏 |
男 |
校长 |
创办坛丘小学 |
民国26~35年 |
蔡鼎钟 |
男 |
校长 |
— |
民国36年 |
施树泽 |
男 |
校长 |
未到任由蔡鼎钟代 |
1947~1955年 |
庞振华 |
男 |
校长 |
1955年9月离任 |
1955~1961年 |
张振昌 |
男 |
校长 |
|
1961~1976.7 |
秦文奎 |
男 |
校长兼书记 |
1961年建立党支部 |
1976.8~1978.8 |
张金寿 |
男 |
教革组负责人 |
兼管学校 |
1978~1983 |
仲锦祥 |
男 |
校长兼书记 |
1978~1991年 |
1983~1984 |
姚荣荣 |
男 |
校长 |
— |
1984~1986 |
吴顺龙 |
男 |
校长 |
— |
1986~1999 |
夏德荣 |
男 |
校长 |
1995~2000年兼书记 |
1991~1995.10 |
岳国勇 |
男 |
副校长兼书记 |
— |
1998.8~2000.7 |
钮云祥 |
男 |
校长 |
— |
二、南塘辅导小学
民国3年(1914年9月),程家声创办南塘小学,校址在南塘港程家大厅。民国16年,时任参议员的陈一之提案要求在南塘港建造一所学堂,后经批准后新建南塘小学(称严墓区第三小学),校址在南塘港北岸广济桥(亭子桥)以北,民国18年竣工。南塘小学挂名校长陈益如。民国35年上半年开设班级1个,俞骏任教,下半年增至班级2个,杨荣任校长。民国36年增至班级3个。新中国成立初,南塘小学开设班级1个,学生50人左右,教师1人。1952年上半年,开设班级2个,学生58人,其中女生11人,教师3人。1954年,为南塘乡中心小学。1958年,定为南塘片辅导小学。1959年9月,增至班级3个,学生123人,其中女生23人,教师3人。1967年下半年增至班级4个。1968年下半年招收初中班(称戴帽子中学)。1976~1978年开办高中班。1981年下半年,中小学分开办学,小学共有班级6个,学生231人,教师9人。
1989年,南塘村委会拆除民国时的老校舍,翻建南塘小学教学楼一幢9楼9底,共18间,占地面积866平方米,建筑面积548平方米;总造价7万元,其中县、乡各拨款1万元,村出资5万元。
1992年,根据乡义务教育达标的整体规划,西扇、东屯、桥门3所学校的五、六年级学生撤并至南塘小学。南塘小学有班级6个,学生148人,教师7人。1995年下半年,高年级学生并入中心校,南塘辅导校为一至四年级的初级小学。1996年下半年,恢复开办5年级,同时西扇小学3、4年级学生并入南塘辅导小学。1998年下半年,东桥小学三、四年级,西扇小学3年级学生并入南塘小学,东桥、西扇2所小学为2个教学点。
2000年7月,南塘小学设班级5个,学生179人,教职工6人。学校占地面积1284平方米,建筑面积772平方米。南塘小学历任校长为:陈益如、杨伦、杨荣、邵孟金、钱天荣、薛钧寅、张菊珍、张惠清、张金寿、陈功、钱琴珠、陈圻、袁益雄。
三、中南辅导小学
中南辅导小学的前身是南心辅导小学,1969年上半年,南心辅导小学建立。姚世源为首任辅导校长。1987年下半年,南心片辅导校曾改在新东小学。
1992年,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根据坛丘乡教育达标工作整体规划,新建中南小学于郎中4队,征地6.88亩,新建校舍6楼6底,建筑面积745平方米,体育场面积3320平方米。1993年下半年,南心、郎中2所小学合并,重新为南心片辅导校,更名为中南辅导小学。合并后,学校开设教学班7个,学生191人,教师10人。
1996年下半年,六年级学生并入坛丘中心小学就学。1997年下半年,恢复开设六年级。是年,坛丘镇政府与5个行政村(南心、郎中、龙桥、新东、西白洋)协调,筹资10万元,新建校舍204平方米及翻建厕所。1998年下半年,龙桥小学三、四年级学生并入中南小学就学,开设班级8个、学生373人,教职工16人。
2000年7月,中南辅导校有班级8个,学生329人,教职工16人,学校占地6.88亩,建筑面积508平方米。中南辅导校历任负责人为姚世源、仲文生、吴惠忠、陈金坤、张金寿、计金明。
四、溪南小学
溪南辅导小学的前身是长浜小学。1969年上半年,确定为坛西片辅导小学。1970年下半年,附设初中班。1981年下半年,中小学脱钩。1982年下半年,南张小学撤并至溪南小学,撤并后溪南村只有1所小学——溪南辅导小学,校址在溪南大队第六生产队(东长浜)。1987年下半年,增加班级1个,成为完小。是年共有班级6个,学生196人,教职工9人。
1992年,根据义务教育达标要求,投资8万元,征地1770平方米,翻建校舍204.8平方米。1994年,五、六年级学生撤并至坛丘中心小学。1998年,因村公路建设,将原小学一分为二,路南划归幼儿园,路北砌围墙后归小学,校园面积为1854平方米,学校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,其中教学用房368平方米,行政用房94平方米,生活用房43平方米,其他用房37平方米。
2000年上半年,溪南小学有班级3个,学生103人,教职工4人,下半年,撤并至坛丘中心小学。学校负责人为张德民。
五、施家漾辅导小学
施家漾辅导小学的前身是坝里片辅导校。坝里辅导校是在1959年确定的,辅导校长张菊珍。
1992年,根据坛丘乡教育达标整体规划,在原坝里联中旧址建立施家漾小学,并确定为辅导校,原坝里辅导校更名为施家漾辅导校。是年,坝里、小谢、星塔3所村小撤并,大谢、沈泥2所村小五、六年级学生撤并至施家漾辅导小学。是年新征土地8.02亩,新建校舍7楼7底,建筑面积476平方米,加上原坝里联中的校舍,合计占地10.58亩,建筑面积861平方米。1993年下半年,学校有班级9个,学生228人,教职工11人。
1996年,调整教学布局,6年级学生全部撤并至坛丘中心小学。1997年下半年,恢复完小。1998年9月,沈泥小学三、四年级学生并入施家漾辅导小学,学校班级有7个,学生337人,教师14人。
2000年上半年,镇政府投资新建教学楼500平方米及翻建厕所,准备调整布局,扩大规模。学校负责人沈炳乾。
至2000年7月,坝里片(溪东片)辅导校长负责人有: 张菊珍、凌丽芬、仲锦祥、陈惠良、沈炳乾。